返回首页

149、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

14 2023-05-30 14:59 xiao

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位于中国河北省境内承德市中心,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是指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即清朝皇帝的夏季行宫以及依照西藏、蒙古新疆的藏传佛教寺庙的形式修建的寺庙,总面积564万平方米,共有建筑120余组,是清代前、中期皇帝夏季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1994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承德避暑山庄,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宫,位于河北省境内,修建于公元1703年至1792年,是由众多的宫殿以及其他处理政务、举行仪式的建筑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建筑风格各异的庙宇和皇家园林同周围的湖泊、牧场和森林巧妙地融为一体。避暑山庄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而且还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的罕见历史遗迹。

149、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

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营建历经“三皇”

避暑山庄的营建费时89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从清朝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建造,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已初具规模。康熙五十年(1711年),康熙帝赐名“避暑山庄”,并亲自在山庄午门上题写“避暑山庄”匾额。雍正时代一度暂停营建,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到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又继续修建,增加了乾隆“三十六景”和山庄外的外八庙。这期间清王朝国力兴盛,能工巧匠云集于此。避暑山庄成为清朝皇帝的夏宫,并在宫外逐渐形成一个城市。雍正元年(1723年)设热河厅,雍正十一年(1733年)设承德州(取“承受先祖德泽”之义),1778年改承德府。

山庄规模宏大

避暑山庄主要分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苑景又分为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峦区。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宫室建筑林立,布局严整,是紫禁城的缩影。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正宫是清代皇帝在山庄时,处理政务、休息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松鹤斋寓意“松鹤延年”,供太后居住,建于乾隆年间;万壑松风是清帝批阅奏章和读处,是宫殿区与湖区的过渡建筑,造型与颐和园的谐趣园类似;东宫在宫殿区最东面,原为清帝举行庆宴大典的场所,后毁于战火。 

149、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

承德避暑山庄,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宫

苑景区又分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岳区。宫殿区以北为湖泊区。湖区集南方园林之秀和北方园林之雄,将江南园林的景观移植到塞外。区内湖泊总称“塞湖”。平原区位于湖泊区以东。区内的万树园不施土木,仅按蒙古民族的风俗习惯设置蒙古包数座。乾隆帝常在这里召见各少数民族政教首领,举行野宴。平原区的西部和北部是山岳区,高耸的山峰好似天然屏障,阻挡了西北寒风的侵袭,是调节山庄气候的重要因素。康乾时期还在在山区修建了40余处建筑。

寺庙风格各异

避暑山庄周围十二座建筑风格各异的寺庙,是当时清政府为了团结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利用宗教作为笼络手段而修建的。其中八座寺庙(实际是九座寺庙,其中普佑寺附属于普宁寺),由清政府理藩院管理,于北京喇嘛印务处注册,并在北京设有常驻喇嘛的“办事处”。由于都在古北口外,故统称“外八庙”(即口外八庙之意)。久而久之,“外八庙”便成为这十二座寺庙的代称。

这些庙宇按照建筑风格分为藏式寺庙、汉式寺庙和汉藏结合式寺庙三种,融和了汉、藏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气势宏伟,极具皇家风范。外八庙原有十二座,现存七座,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普陀宗乘之庙,别称小布达拉宫。现存的七座寺庙分别为:外八庙溥仁寺、普宁寺、安远庙、普乐寺、普陀宗乘寺、殊象寺、和须弥福寿之庙。已毁的五座寺庙分别为:溥善寺、普佑寺、广安寺、罗汉堂、和魁星楼。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构成了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风格迥异,山庄内朴素淡雅,周围寺庙金碧辉煌。

149、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

山庄内朴素淡雅,周围寺庙金碧辉煌

京外政治中心

作为北京以外第二个政治中心,清朝前期许多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均在此处理。周围寺庙又是接见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处理民族关系和外国使节的地方,对安抚和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清朝道光时期,由于国势转衰,不得不宣布“秋狝礼废”,不再巡行塞外,并将避暑山庄文物集中于正宫,陆续撤运回北京。此后避暑山庄空锁了近四十年,建筑物多有坍塌毁坏。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曾至避暑山庄避难,同治帝即位后再次下令停止修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任其塌废。

1911年辛亥革命后,避暑山庄成为热河省政府驻地,先后为热河都统熊希龄、王怀庆等人占据。1933年日本军队占领热河省,将其并入满洲国,将山庄内残存的13万件文物和铜制建筑“珠源寺宗镜阁”运走,下落不明。民国时期因保护不力,避暑山庄内的残存建筑破坏严重,梨花伴月、狮子林、东宫等建筑被毁。

149、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

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

1949年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避暑山庄进行了必要的修理和保护,不久之后山庄再度成为热河省政府、承德军分区驻地。1961年3月4日,避暑山庄和外八庙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6年开始了“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整修工程十年规划”,对山庄建筑进行修复,并于1986年开始了第二期整修十年规划。从1976年到2006年先后实施了三期整修十年规划。

不同于其它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按照地形地貌特征进行选址和总体设计,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同时融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于一身。它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享有“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的盛誉。

外八庙与避暑山庄形成密切相关的整体,是清代皇帝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皇家寺庙与古代帝王宫苑完美融合的典型范例。无论是从建筑学、造园艺术还是政治、经济上都有广泛的意义,这也是使得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重要因素。

149、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

宫室建筑林立,布局严整,是紫禁城的缩影

旅游贴士

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四十四个名胜风景区之一,中国十大风景名胜、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之一。

避暑山庄主要分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苑景又分为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峦区,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不以皇家建筑辉煌取胜,而是以表现天然山水见胜的宫苑。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有草原风光,也有森林景象,所以亦有人认为是取清朝疆域自然地貌的缩影。

康熙帝和乾隆帝先后拟定了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命名名并题诗,并称为避暑山庄七十二景。康熙三十六景题名均为四字,乾隆三十六景题名均为三字,这是区分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的最明显标志。

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最佳旅游季节是夏末和秋初,每年冬、春季是避暑山庄内防火封山季节,禁止登山。景区门票分为旺季和淡季,旺季为3月-10月;淡季为11月-2月。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交通方便,从承德火车站前乘5、7、11、15路公交车可达,进入山区有游览车供乘坐,湖区可乘坐游船。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请选择遇到的问题

观点错误
内容与标题不符
内容陈旧
内容质量差
内容不够全面
已收到你的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