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82、伏佳拉-牧羊人长笛及其音乐

0 2023-05-30 13:34 凉白开

历史概况

斯洛伐克共和国,是中欧的一个内陆国家,西北临捷克,北临波兰,东临乌克兰,南临匈牙利,西南临奥地利,1993年1月1日起,成为独立主权国家。全国人口539.7万人(2011年),主要民族为斯洛伐克族,占人口的85.69%,此外有匈牙利人、茨冈人、捷克人、还有乌克兰人、波兰人、日耳曼人和俄罗斯人。官方语言为斯洛伐克语。60.4%的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8%信奉斯洛伐克福音教,少数信奉东正教。5至6世纪,西斯拉夫人在此定居。公元830年后成为大摩拉维亚帝国的一部分。906年帝国灭亡后,沦于匈牙利人统治之下,后为奥匈帝国的一部分。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10月28日成立了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

82、伏佳拉-牧羊人长笛及其音乐

斯洛伐克共和国,是中欧的一个内陆国家

1939年3月被纳粹德国占领,后成立了傀儡的斯洛伐克国。1945年5月9日在苏军帮助下获得解放。1948年2月,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开始全面执政。1960年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89年11月捷克斯洛伐克政局发生剧变,开始实行多党议会民主和多元化政治体制。1990年3月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同年4月改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1992年12月31日,捷克斯洛伐克联邦解体。自1993年1月1日起,斯洛伐克共和国成为独立主权国家。

82、伏佳拉-牧羊人长笛及其音乐

伏佳拉被认为是完整的斯洛伐克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布拉迪斯拉发是斯洛伐克共和国的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西斯洛伐克州的首府,也是斯洛伐克最大的城市。布拉迪斯拉发在小喀尔巴阡山麓,多瑙河畔,位于斯洛伐克和奥地利、匈牙利接壤处。布拉迪斯拉离维也纳只有60公里,古代曾为罗马帝国要塞。8世纪,斯拉夫人部落在此定居,后隶属摩拉维亚王国。1291年成为自由城。在以后的数百年之中,它曾交替被德国和匈牙利王国侵占。1918年正式回归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

伏佳拉介绍

伏佳拉,是一种由斯洛伐克牧羊人演奏的三个音孔的很长的长笛。它被认为是完整的斯洛伐克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82、伏佳拉-牧羊人长笛及其音乐

笛子的主要部分有160到200厘米长

笛子的主要部分有160到200厘米长,它和一个50到80厘米的稍短的突起相连,它能使气流通过而到达很宽的低音部分。这种乐器有一种特殊的粗糙声音,它主要是用来呼叫用的。这种忧郁的、带有狂想色彩的表达形式是根据歌曲的内容形成的,这个内容和牧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以及他们为了自由和权利所进行的斗争有关。伏佳拉的保留曲目是以声学技术所决定的旋律为基础的,伏佳拉可以模仿溪流的声音、流水的汩汩的声音,以及自然界的其它声音。伏佳拉不仅是一种乐器,精制的个性化的装饰物,赋予了它很高的艺术价值。

82、伏佳拉-牧羊人长笛及其音乐

伏佳拉的演奏既有独奏,也有七、八只长笛的合奏

在19世纪和20世纪里,伏佳拉已经超出了牧羊人使用的价值而被世人所认知。在节日庆典中,这种乐器被泊泊安尼(Podpol’anie)地区的音乐家演奏,在整个斯洛伐克获得公认和欢迎。这种乐器在一年中从春天到秋天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中被演奏,主要是由牧羊人和职业的乐师演奏。伏佳拉的演奏既有独奏,也有七、八只长笛的合奏,以及伏佳拉伴奏下的歌咏演唱。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斯洛伐克的社会政治经济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很多年轻人已经对传统的民间艺术日渐疏远。为此一些社会团体和组织也在积极采取措施,试图维护伏佳拉和与之相关的知识和技能。2005年斯洛伐克申报的“伏佳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请选择遇到的问题

观点错误
内容与标题不符
内容陈旧
内容质量差
内容不够全面
已收到你的问题反馈